(原标题:)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异军突起,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一些金融诈骗分子将诈骗对象瞄准了老年群体,老年人因信息闭塞,容易轻信他人,便盯上老年客户实施电信诈骗。
案情简介:
近日,招商银行高新支行网点来了一位老年客户要求办理汇款3万元,手上拿着一张写有账号的纸张,大堂经理协助老人填写汇款单,看了老人家手上抄的账号,很明显是外地的账号,并询问其汇款用途,老人说亲戚孩子在外地看病急用钱,发了短信打到这个账户。随后,为老人取号后留了个心眼,大堂经理耐心询问老人,亲戚的孩子姓名等具体情况,老人回答得支支吾吾,大堂经理察觉到对方账户信息的真实性可疑,再次使用网点摆放的防范电信诈骗折页对老人进行解读,老人也心存疑虑,随后致电其家属说明情况,老人家属匆忙赶到网点,确认此次事件的真实性,成功制止了此次电信诈骗,事后,老人亲属对该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。
案情分析:
通过上述案例看出,不法分子假借生病这种紧急情况为借口骗取老年客户的信任,利用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进行诈骗,作案手法虽然比较常见,但也容易获得信任,骗取成功。
风险提示:
随着中国老年化不断加剧,独居老人越来越多,子女大多未和老年人居住在一起,导致老年人信息不畅通,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瞄准的对象,诈骗分子利用老年客户心理,信任并实施诈骗。
当遇到陌生电话或短信要多留心眼,多方进行身份核实,切不可轻易将个人的身份证号码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告知对方,凡是涉及资金的问题都要提高警惕。对于自己无法分辨的信息或以家人名义涉及有关金钱、银行卡、密码等重要信息的,老人应及时与家人、朋友或警方及时反馈,及时与家中的子女进行确认与商量。作为子女,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家中老人的沟通交流,多与老年人讲述关于电信诈骗的手段,提高广大老年客户的警惕性。